close

台中人的後花園,令人留連忘返。 

#1
從東勢進入大雪山,山景由包著高接梨的白袋子,慢慢的變化,
酷熱的溫度也漸漸降溫,徐徐的微風輕吹著,果然這裡是台中人的最佳避暑地。
#2

#3

#4

#5

#6

#7

#8
在前往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的途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30.5k處,
由於濃霧密布讓人不禁停下車觀看,
但隨著霧氣逐漸散去,陽光緩緩灑下,公路下方原本白茫茫的視野,豁然開朗。。
 
#9      
  一排排像是聖誕樹的針葉樹林,從公路上遠眺可看見山和山間的聚落,
讓人屏氣凝神的望著。

#10            眺望遠方,逐漸變成一大片綠色高高低低、層層疊疊的山嵐。

#11
在48k附近的派出所逗留,看見奇異的花兒,熱心的警察説著它的名字。原來它叫做吊鐘花。
#12

#13
變色法:土壤的酸鹼質來決定。
桃紅色ph7.2~6.8 
粉紅色ph6.7~6.3
 白色ph6.2~5.9 
粉藍色ph5.8~5.5
 藍紫色ph<5.5 
所以這一塊土地有各不同的酸鹼質,才能開出各不同顏色的花兒,
顯得耀眼繽紛。
 
#13
最近有點小喜歡繡球花(紫陽花),
得知在陽明山和杉林溪兩地可看見萬紫千紅,互相爭奇鬥艷的花兒。
心知肚明,今年的夏日是無法親眼目睹,
但在大雪山途中,看見一小整排的繡球花,也覺心滿意足。
 
#14

#15
山,是一種思考,一種情境。望山,是一種態度,一種信念。
走山半甲子,回來了。我才摸索到山的堅實存在,永遠的靜定。
山恆常站成一種安穩的力量,提醒著我,死生的最根本價值。
因為以一輩子的肉身多次接近,山用不同的面相,如潮信一波波,洗滌我的心靈。
自然環境雖多樣而浩翰,驀然回首,還是認定,師承即山。

山在天涯,亦在咫尺。山在高遠,更在平實。
每座山都有其風味,浸潤我的野外生涯。
我也常遠眺,或生態信念的困惑,或生活意義的納悶,或生命無常的低迴。
看久了,山都以無形之內涵,在不同的年紀裡,回應我的愚騃。

我的疑慮,最好的,都以詩探索。
詩是敏銳的探針,通靈的雷達。經由詩的牽線,我打開這些懞懂。
當我年紀大時,這些答案都略顯清楚了。
在我對山有著惶恐、無助的渺小之情境時,詩有一種不可言喻的魔力。
以詩提問,也以詩慰藉,我乃撐起一個小小的佇立姿勢,
像一棵瀕臨危崖的扁柏,嘗試以通身傲骨,努力跟山對話。
詩成為這輩子,份量加得最重的安慰劑。我老愛沉溺、縱情於山的旅次。 "劉克襄。巡山"

於是縱然三十年前看山水,山是山,水是水。
三十年時看山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再三十年後看山水,山是山,水是水。
不管處於哪個階段,山水總是展開雙手擁抱人群。除非你不懂得愛山和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