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琉球和小琉球一網打盡。
在前一年去了位於太平洋的琉球(おきなわ),
當下全家就決定寒假要到位於台灣海峽的小琉球,
想領略及窺探兩者之間的異同。
最佳解答: 小琉球原名沙碼基,據傳220餘年前;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
原居住於打狗港(現在的高雄港)附近沿岸,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李月老先生,靠捕漁為生,
最初是來島避風雨,經探察後發現此島近海魚類豐富,且氣候宜人,非常適合耕作及定居,
於是招族親二十餘人,由打狗移居而來,在此開拓從事漁業,奠定基業。
因與台灣本島隔離,有如浮流在海上的球一般,故名日『琉球』。如今因與「日本琉球」同名,
故以面積大小來作區隔,又有「小琉球」之稱。\網路
很湊巧的五年級的社會課本封面是花瓶岩,
又介紹小琉球位於屏東縣東港鎮的東南方,
是經地殼變動或板塊運動隆起的珊瑚礁所形成的島嶼,面積約6.8平方公里,
沿岸隆起的珊瑚礁,受波浪侵蝕,而形成海蝕洞和各種奇岩怪石,
以花瓶岩最為奇特。
#2
花瓶岩,應該是小琉球的門面,
它矗立在進入小琉球的前方,猶如主人一般的對所有的旅客打著招呼,
而它就是小琉球給我的第一印象。
#3
#4
#5
種子可藉由各種方法傳遞,
其中海濱植物,果實富含纖維質,能浮在水上藉由水力傳播,如林投和椰子及棋盤腳,
於是我在花瓶岩附近看見一顆椰子,
但是小琉球很少看見椰子樹,反而是我一下船就看見腳踏車籃子裡成堆的棋盤腳,
當看見棋盤腳們,詢問可以自取後,就顧不得旅程才剛開始,就帶走五顆放在身邊,
內心還想著自己之前得到一顆醜醜的棋盤腳的喜悅,
以及腦海中想著五年級自然習作本中介紹這俗稱墾丁肉粽的棋盤腳,
它多生長於海岸或海邊的珊瑚礁上,在蘭嶼有魔鬼數之稱等,
結果我居然不是在海邊而是在陸地上隨處可見到它們,
也顧不得當地人一付不在乎的說隨便拿隨便摘的表情和要種得浸泡半年的冷淡無所謂語氣下,
我從小琉球帶走將近20多顆的棋盤腳,而這是我對小琉球的第二印象。
#6
#7
#8
#9
#10
#11
每年夏季5~6月是花期,
所以我在港邊看見掉落的花,應該純屬意外。
#12
#13
#13
要去之前,老媽說她看了戲說臺灣,
介紹了白燈塔及老榕樹有壞東西,晚上不可到那裡,最好是不要去,中午之前去不可叫名字不可碰觸。
被耳提面命後,我上網查了有關白燈塔的傳說,
原來是一個日本軍官調戲良家婦女,之後被村民連同他養的猴子一起處死埋在燈塔下,
之後猴子經四處作怪,於是傳說四起,
而這個傳說就是我對小琉球的第三印象。
#14
果真大家都知道這個傳說,還說正午之前一定要先來這個景點,
其中遇見一團中的一個旅客說民宿說要他們先參觀,回去才要說傳說故事,
於是我破梗說起了故事,結果他們之中有一個團員在燈塔附近掉了耳環,
很壞心的另一個團員說被日本軍官拿走了,
當那個團員撿回耳環歸隊後,壞心團員馬上說起故事,
結果已戴上撿回耳環的團員馬上摘下耳環,
看見這一幕不禁莞爾一笑。
#15
#16
為了不叫彼此的名字,在來這之前還互取了綽號,
於是沿路和騎車時一直互叫綽號。
對小琉球的第四印象是朋友所記錄的祭典:旅行琉球迎王和 送王紀錄,
然而我晚到了,沒有參與盛事。
#17
第五印象是小琉球的廟很多,還有隨處可見的墳墓,而且一門比一門大,
要進觀光聖地時一定要先見過一兩門墳墓,
有時不小心就進到了墓地裡,
難怪當地人早上九點就開始吃午餐,晚上八點幾乎所有的商店都結束營業,
還有民宿的櫃台小姐還叮嚀晚上不要出門,
所以我原本獨自去看日出的計畫取消,只因我住的民宿到適合看日出的地方都得經過無數門墳墓。
嗯!我是膽小鬼。
#18
海草多是我對小琉球的第六印象,
其中海菜燕最為特別,品嘗起來好像把海味吃進肚子中。
#19
#20
#22
攤販的婆婆是我的對小琉球的第七印象。
這些婆婆都很健談,只要買過一次她的商品,
只要不小心又騎經她的攤販前,她會記住並一直跟你揮手,一直揮手,一直揮手,
臉上還會露出燦爛的微笑,令人難忘。
#23
港口過分清澈的海水是我最為驚訝的第八印象,
它跟台中港及東港的港口,非常的不同。
#24
#25
第九印象是販賣的小飾品居然有赤估(河豚),是真正的河豚。
#26
#27
#28
到處飄的種子及到處追種子的樂趣是我對小琉球的第十印象,
原本想把這些撿到的種子帶回家放在玻璃瓶中,結果沒多久就上下分離。
#29
#30
好了,旅行還沒真正開始,這些只是我的小琉球印象,也發現跟琉球(おきなわ)非常不同,
接著繞小琉球大圈兩次,
這是繼旗津之後,不用戴安全帽騎摩托是我對小琉球的第十一印象,
那就出發。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