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小食光=大甲的米+大肚山的紫地瓜+鹿兒島有村熔岩展望所附近雜貨店的陶碗+餐桌上的鹿早的木湯匙=小時光
記起林懷民老師談著故鄉的味道,
是一次的夏天走到已被太陽曬乾的收割稻子田埂旁,
一陣午後雷陣雨急下,雨水掉入稻田土中,
瞬間竄出泥土混雜稻梗的味道,那是孕育米的土地,是家鄉的味道。
一碗粥如名,絕非只是填飽肚子,留下的是意猶未盡的好風味,
不知不覺,手中的動作變得緩慢,吃下所謂故事的味道。
#2
來自餐桌上的鹿早的木湯匙,
每舀一口如同舀出台南的旅行滋味。
#3
九州鹿兒島有村熔岩展望所附近雜貨店的陶碗。
這是慣性的帶回每個地方的陶瓷碗,
似乎像是把鹿兒島的人文風情吃進肚子裡。
#4
大肚山的紫地瓜,
這一袋是不用錢的,是家人的朋友從大肚山撿拾裝袋送來的,
原來在這一片紅土地瓜收成後,會遺留一些賣相不好的地瓜,
這時這些地瓜可隨意撿食,
所以大甲米充分混合紫地瓜煮出的粥,
是一碗人情味的料理。
#5
在外頭的冷氣逐漸轉強的日子裡,
吃著它,暖了心,暖了胃,
是像出現一道鋪天蓋地陽光的美好小食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