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山路三巷內,有著超過百年歷史的「六合境清水寺」。
註:
台南市中西區「清水寺」,相傳創建於清康熙年間,原係奉祀清水祖師之寺廟,
乾隆三十五年一場大雨,東安坊有漂流古木,
里人拾之雕成「水流觀音」供寺內奉祀,清水祖師降為配祀。
寺廟前有百年榕樹二棵,係府城七寺八廟之一,與彌陀、法華二寺齊名。
開山路三巷,在尋覓的途中很容易錯身而過,
驀然回首才發現它不張揚的存在著,
在一個小巷弄內。
#2
一大早來到火車站,發現站務售票員是表妹的小姑,
多聊了一會,她還幫我把從彰化銜接台南的票處理好。
下了月台,往彰化的區間車進站,
當我踏入馬上往邊邊座位一攤,再度抬頭時發現一個熟悉的面孔並叫著我的名字,
定眼一看,居然是我們那群死黨中那位自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就失聯的他,
好巧,居然在同一列火車上,還同一個車廂,
於是先邀請他加入死黨群的Line,再閒聊起大家的現況,並得知他已成為一家公司的廠長。
到彰化時,我無縫接軌的轉搭自強號,
而他再慢慢地搭火車到嘉義,再搭巴士上阿里山。
於是,群組的Line又一陣問候聲。
#3
來到台南,發現台南火車站正在整修,
走到車站左側租好摩托車後,
繞過圓環,行經中山路,往事先決定去尋訪的開山路三巷騎去。
「好美的九重葛!」心裡吶喊著,
於是在開山路和府中街的交叉路口停下,拍了數張照片。
#4
#5
看見「城隍街」,
二話不說的轉入尋找「加加家珈琲」,
來回兩趟找著,在一個轉彎的不起眼轉角發現,可惜當下還未營業,
但再一次路過時,我已吃飽飯,
所以下次有機會一定要來吃道地日本人煮的咖哩飯。
#6
幽靜的開山路三巷,
巷內夾道的屋舍透出歲月的痕跡,
這裡少了喧嘩的人聲、少見簇擁的人影,卻多了點生活的氣息。
我循著這樣靜謐的氣味,
來看看因我太早拜訪而還在休憩的「小山林家庭料理」以及「白做研究所」。
而其「白做研究所」取名「白做」背後的中心思想是「白活不如白做」,
隱藏的意義是「要做就要做自己的事」,
想著,明白一棟棟老房子因為熱忱而被賦予了新生命,
因而愉悅了起來。
#7
#8
#9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就是這樣的生活況味,
讓人把大馬路的人車喧囂聲阻隔於外,時間都靜了下來。
#19
從另一個巷弄離開,我發現了「聚珍 台灣」,
笑了,為這不期而遇。
#20
離開清水寺後,
去了兩趟台南散策::忠義路二段的PARIARI,
去了台南散策::kokoni green用餐,
之後去了公園路,再轉進武德殿、國華街,看見了大排長龍的小卷米粉湯,
轉入海安路,遇見正興街,小逛了少了人潮的神農街。
#21
#22
在台南走著,停著,騎著摩托車,
是大大的滿足,是假想自己是一個旅人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