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於haritts甜甜圈,已注視許久,常常門庭若市,
想一探究竟,但因急著上晚上的班,於是徘徊後選擇放棄。
一天,看著劉克襄老師的文章,暗自下決定再去碰碰運氣,
真的是早上天空的那顆心帶給我好運,
讓我逮到機會入內,也順道到隔壁的JOJE雜貨店逛逛,
還和其中的一位合夥人聊聊天。
#2
#3
我在街頭轉角,被一張豎立於地面的木牌所吸引。
那是一塊老舊的長條木板塗了白漆,彷彿臨時被小朋友擺置,
用童趣般的拙筆手寫了一個中文:左轉,再加上一個,小箭頭。旁邊還有幾個日文字:ハリッツ,猜想是店名
。帶點神祕,又有些在辦家家酒,不是很清楚地告知,店面就在巷弄裡。
⋯⋯
那時走得有些累,先前又騎了半小時的腳踏車。但木牌勾起我的好奇,遂踅入幽靜的巷內。
尋木牌指示,我又看到一塊貼著各種彩色甜甜圈的木板,以及一個英文字Haritts的木頭。
這一佇立,再轉身,後面是家沒有招牌的餐廳,剛剛的日文和英文都是店名,
但低調地存在著。我搞不清楚,卻意外地由這塊貼近地面的木頭引導,迷糊抵達。
我進而想起,前幾個月新聞報導過,這是家來自日本,外頭常出現人龍的店面。
我抵達的時間陽光炙熱,人潮因而較為稀少。還未走進去,只見門口清楚寫著,不接受訂位,每人一回只能限購五個甜甜圈。
一家店敢於如此自信,應該不難吃吧。
後來我吃了兩回,印象並不深刻,飲料也尋常。但我最大的驚喜,合該是它隱而小巧的文創信念。
那種美感不只展現在手工細作的食物上,還包括了種種物件的擺設和包裝,以及店面的簡單質樸。
老板的巧思設計,顯然吸引了大批消費族群。
最近,又在隔壁開了間小雜貨舖,搭配自己的餐飲,展現更日式生活風格。
我在兩邊徘徊,暗自稱許其店面的秀氣雅緻,頗能入境隨俗。
那彷彿是其它城市學不來,只有草悟道周遭的從容街景才能襯托。
詳見「獨立評論@天下「大店帶小店」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6/article/1525)
#4
#5
#5
#6
#7
#7
一家很小品的店。我喜歡。
#7
關於
我們是 JOJE (發音:揪ㄗㄟ)
也就是台語 "很多"的意思,
由一個來自日本一個來自台灣,兩個奇怪的人,
在2014.05.11 這感恩的母親節 ,孕育了這個有故事的地方,
希望來JOJE玩的人,聽了我們的創作小故事,手創小物,
都可以找到 揪ㄗㄟ 笑容, 感動, 或屬於你們的......
然後開心的說: 期待下次再來JOJE 坐一下
揪團來JOJE吧!
#21
#22
joanna現彩繪紫陽花。
#23
知道我喜歡紫陽花,送我一顆現彩繪的紫陽花石子。
#24
私藏的明信片,親切的joanna還為我加字。
很是神奇她的英文名字居然跟一位英國朋友叫我的名字一樣。
#25
#26
為了這兩家店,我決定去學日語。
握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