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千帆過盡,每一艘船承載著一個故事,或許是更多的故事,
來來往往的船隻,訴說著歲月的流失和歷史的變遷。
對於維多利亞港,就官方的說法是由於港闊水深,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此而有「東方之珠」之美譽,
就我的記憶而言,是一直停留在維港的避風塘的水上人家。
然而再一次的流連於九龍和香港本島之間,一家人上山下海全都繞著她~~維多利亞港。
心想,她應該是最鮮明的香港印象。
#2
從飛機降落的那一刻,映入眼簾的是不夠繁榮的大嶼山,
對於原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在97回歸,成為中國的特區後,
在所有香港人心中並不想開發大嶼山,更不想將這片原始地歸回中國,
他們認為大嶼山是應該留給後代子孫的。
當車子經過青馬大橋,遠眺左方那一座通往深圳的大橋後,
很快的來到星光大道,就是維多莉亞港的所在地。
#3
在九龍這方,看著香港本島的大廈,看著海上不同船隻相繼演出,
仰頭看見時時出現的直升機,不明就裡的升空和降落,
如此的景致讓人看了目不暇給。
#4
#5
#6
#7
#8 名為張保仔的船隻。
#9 星光大道,顧名思義就是一條記載著明星的河堤步道。
#10
前廣九鐵路鐘樓,也是我第一次遊香港的薄弱記憶之一。
而鏡頭那艘麗星郵輪是原本要去鹿兒島,因浣熊颱風而折返的那艘船嗎?
看著的同時,家人們因不會日語而無法前往沖繩旅遊而慶幸著,因為這次颱風直撲沖繩。哈哈哈!
#11
一家子的人行走著,我突然看見一個攤子賣著明信片,
於是很快的挑了數十張,原本想直接買郵票,
但當攤販老闆叫我到銀色那台販賣機投幣買郵票時,
就被急著趕行程的家人呼喚,所以錯失投幣買郵票的機會(其實我還真不會操作呢)。
#12
#13
#14 搭坐天星小輪。看著許多漂浮在海上的屋子,這是香港人與海搶地的另一個寫照。
#15
#16
#17
#18
來到金紫荊廣場,在大樓中逛著,很快的要往太平山前進,
但在這個時間點上太平山讓我有點小失望,
不過可以免去排2~3小時的排隊時間,又能鳥瞰維多利亞港,
這算是另一種小確幸吧!
#19
#20
在排隊時,當地地陪說著其實他們香港當地人並不會坐纜車上太平山,而是會走步道上太平山,
在一個多小時的爬山中,可以在不同角度欣賞維多利亞港,
也可以了解香港豐富的生態,更可以省去排隊之苦。
果真這個時刻上山不用排很久的隊,很快的我們坐上了有著100年歷史和397公尺的纜車。
1888年建造的纜車,原來是英國統治香港後,英國人在平地水土不服又被蚊子攻擊,
於是全數搬至山頂躲避蚊子,從此外國人就區住在太平山。
但現今外國人大多搬離,所以散落在太平山的別墅儼然如鬼城。
#21
有400公尺高的太平山,原名扯旗山,
為何叫扯旗山?原來是海盜張保仔駐守於太平山,
當發現有商船時,他會立刻扯旗發號命令行搶,
後來張保仔投降於清朝,從此天下太平。
之後香港割讓給大英帝國,改名為維多利亞山,但坊間還是叫它為太平山。
仔細觀察著,在太平山中的樹林大多矮小,
原因是在第二次大戰日本短期統治香港三年八個月的期間,
日本人大量砍伐太平山的樹木運往日本,
所以放眼望去都是短小又不壯觀的林木。
#22
此圖中左為我想去的南ㄚ島,
聽當地友人說此島民風相當樸實,
是所謂香港人的鄉下,在其中可感受的氛圍不輸西貢,可在此地欣賞夕陽。
然而散落在正前方的為長洲島,可到此參與搶包子的活動。
#23
維多利亞港的日景,別有一番風情。
這就像個落落大方的千金大小姐般的雍容華貴。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前往赤柱,主要是去當地的市集,以及去看美利樓。
美利樓:
1982年,因應香港中銀大廈的建築工程,美利樓需要被拆卸。由於其歷史價值,
香港政府決定將這座建築物完整地保留及遷至他處。分拆出來的逾3,000件建築物料被妥善紀錄及儲存。
1990年,房屋委員會決定將美利樓搬遷至赤柱。
整座建築物於1998年重新安置工程完成。1999年重新開幕。~~~摘自網路資料
#37
赤柱為香港本島最南端。
從太平山來此,途中經過淺水灣,還經過鄧麗君生前居住的別墅,
再經過淺水灣的沙灘,以及張愛玲的名著傾城之戀翻拍而成的電影場景。
#38
#39
#40
#41 走入市集中,在另一端看見一處特別的住所,原來是一個原住民聚落。
#42 赤柱灣。
#43
#44
美利樓。
接下來要回到留宿處~九龍富豪酒店旁的維多利亞港看夜景。
重頭戲上場。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在張保仔的船隻中,結束欣賞維多莉亞的夜景。
這是燦爛,從中明白了香港真是個多元化的國度,
對我而言,她是一個國度。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