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看原著,更喜歡將原著和翻拍的電影互做比較,
從金庸的各名著以來,我總是認為電影不比原著來得細膩好看。
直到送行者,我覺得電影並不輸原著,
後來看了深夜食堂及娜呀娜呀神去村⋯⋯等,
以至於目前的小森食光(秋冬、冬春),
對於原著和電影一樣引人入勝的感受更加強烈,
追究其原因,不可置否的答案是日本的鄉村風光著實迷人。
小森食光(1、2)代表一年四季的風光和植物、飲食和習俗。
對於四季分明的日本,
我想可用月份的日文來加以註解,
一月(いちがつ),又稱晆月(むつき),代表團圓,
二月(にがつ),又稱如月(きさらぎ),代表有更著,
三月(さがつ),又稱彌生(やよい),
四月(しがつ),又稱卯月(うつき),卯の花(ろのはな)(四月的花),
五月(5がつ),又稱皋月(さつき),田植(早苗月)(さなえつき),
六月(ろく),又稱水無月(みなつき),指的是梅雨季結束,
七月(しちがつ),又稱文月(ふみつき),
八月(はちがつ),又稱葉月(はつき),
九月(くがつ),又稱長月(なかつき),指的是月亮時間變長,
十月(じゆうがつ),又稱神無月(かんなつき),指的是神回去出雲(いずも),
十一月(じゆういちがつ),又稱霜月(しもつき),
十二月(じゆうにちがつ),又稱師走(しわす),指的是接近大晦日,在歲末僧侶非常忙碌。
有了個月份的解釋,若能配上個節氣的解釋及飲食,
就能在看書和電影中明白箇中奧秘。
進入兩部電影的開始,當然會被那直接印入眼簾的景色抓住了目光,
然而隨著我最迷戀的日文發音說著我當然還無法聽懂的句子,
不過看著中文字幕寫著關於小森,
寫著⋯⋯去程騎腳踏車大概要三十分鐘,
不過都是下坡路⋯⋯
隨著腳踏車駛入田埂旁,我隱約聽到暮蟬的綿延不斷的聲音,
這是驚嘆。
我喜歡的日系女作家的作品中大部份都會深刻的描述植物的特色和日本文化的關係,
而我也會很雞婆的上網查查台灣可能在哪可找到相關植物。
基於如此,我對於日本的春之七草和秋之七草耿耿於懷,
當然小森食光不斷出現讓人耳目一新的植物,如茱萸等,
這一幕幕都讓我會心一笑。
「離開小森後,
我才體會到小森的人們⋯⋯還有我的父母都很值得尊重。
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讓他們所說的話很有內涵。」
「水田裡的水
某個程度上是為了
保持稻田的溫度,
所以田水是很溫暖的。
在寒冷的梅雨季
或是感冒的時候
夏天工作,
身體會變得暖和
又舒服。」
於是我發現那引以自豪的字體離自己好遠,
這一刻,明白有些事需要慢,例如字要慢慢寫。がんばります。
「每當我回望自己,何以跌跌撞撞到目前為止,
就覺得,我總是會被相同的事情所阻礙。」
「明明心底盤算著要努力不懈走下去,
卻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在同一個地方不停繞著圈子打轉罷了,
真是令人沮喪⋯⋯」
「所以我想,我踏出的軌跡,
並不是圓,而是螺旋才對。」
這樣一想,
我也就覺得自己可以再加油。
在歲末,我的心情落入空前的低潮,那是很沮喪的失敗感,
不過還好我找到安撫了自己的情緒的書和電影,
還有我得到了一些種子,
它們來自一個我只告訴種子名一次的孩子,
我想這也是鼓舞自己的元素,
也是不怕繼續在原地打轉的力量。
よし、いく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