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牡丹車站是山城裡的一個大轉彎,
如果沒有隧道探險,就沒有牡丹車站行,
也就不會看見這全台灣最彎曲的車站,
走進老城,心裡想著究竟牡丹車站有牡丹花嗎?
突然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牡丹花手繪牆,
我們看了笑了,且拍了數張合照。
#2
沿著牡丹溪而建築的山城聚落,
走在老街中,感受了歲月的痕跡,
也嗅到了沿著河道吹來的風是老派的。
#3
#4
#5
老街上只有幾家店家營業,
有人賣著青草茶,還說10元無限暢飲,
本來想嘗試喝看看,最後還是作罷,
在此散步著,可感受到時光流逝及此景凝結的氛圍。
我們決定到牡丹雲水聚杯坐一坐,緩一緩鐵腿的雙腳,
以及喝杯自製養生梅汁和吃一吃厚片吐司。
吐司是同一條老街的兔耳絲烘培手作麵包做的,
其厚片配上奶酥和乳酪抹醬,且將吐司切成小塊方便食用,
真的吃得滿足。
在裡頭一直聽到轟互轟的聲音,
我們一直以為是攪冰沙時發出的聲音,
後來離開牡丹車站才知道火車從屋頂呼嘯而過,
扼腕,沒拍到和西寧社區等火車一樣的景色。
#6
#7
#8
#9
#10
#11
#12
關於牡丹車站的小知識:
1.牡丹車站於1922年啟用,彎曲的月台是其一大特色,
因站內鐵軌是一個大彎道,列車停靠與通過時會呈現傾斜的狀態,
車站附近的「牡丹坡」為臺鐵路線裡坡度最大的路段,是鐵道迷朝聖拍照的景點之一。
2. 牡丹的舊地名為武丹坑,在台灣黃金開採的年代裡,
與金瓜石、九份被稱作臺灣三大金山。
#13
#14
#15
在月台上,看見整列區間車是以一種接近傾倒的姿態停留在鐵軌上,
彷彿在向牡丹車站膜拜一樣,
讓人又驚又喜。
#17
離開牡丹車站前原本決定到望谷車站,
後來搜尋,發現夜幕低垂後有點冷清荒涼,
最後決定再訪平溪,於是坐上搭往瑞芳的區間車,
再轉乘平溪。
#18
平溪是因為天燈而聲名大噪,
然而也是因為天燈而衰落的老城。
一下了區間車,沿著熟悉的街道走進平溪老街,
蜿蜒的小路靜悄悄,烤香腸攤已休息,
而眼前的光景卻讓我感到震驚,咦!怎麼都沒人?
#19
#20
這是最經典的畫面,是捕捉火車越過橋樑上的瞬間。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走過老街,來到另一處平常比較不會拜訪的地方,
這時看見麵店老闆娘悠閒的坐在河邊,
於是詢問是否可以單點炒麵或飯,
老闆娘說可以後,我們馬上入內點餐。
在等待中,我來到河川交會處,
聆聽山城獨特的蟬聲所發出的靜謐饗宴,
以及注視天空漸漸染紫,夜幕降臨的情景,挺迷人的。
#29
#30
#31
#32
#33
#34
雖然是再平常不過,隨處可享用的料理,
但在這一刻,居然有了獨特的氣味,
它們和山城散發的氣息融合,
使湯麵有了寧靜的味道。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回到老街中,只看見獨守老舖的爺爺奶奶眼睛緊盯著電視,
有時忽然闖進三三兩兩的旅客,
以及巡邏的警車,
讓人感受奇妙的氛圍,
好像跌入的另一個時空一般。
#45
#46
#47
回到車站,
有一行外國人和一家子的人要放天燈,
我們坐在鐵軌上等待火車,看著天燈緩緩升起,
橘貓示威性的走上鐵軌,接著三花貓,輪番叫陣,
還有陌生人問同事手機可以錄影嗎?要吹笛子給同事錄影,
突然鐵軌的那一頭放著煙火,在山中異常綺麗。
火車快進站時,我們離開鐵軌,來到月台,
有個陌生人說了一口我們聽不懂的話,還故意靠近我們,
後來我們研究一下,發現他說給我50元吃飯,
還好他沒有死纏爛打要錢,而是往另一群旅客走去。
#48
#49
#50
#51
火車進站了,我決定錄影,
在錄影時,列車長還很配合的對著鏡頭微笑打招呼,
這一刻大家都笑了。
#52
#53
#54
意外的平溪支線之旅,
讓心寧有了救贖,也發現這一期一會的相遇,
是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