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了布拉格練習曲,突然想起了那一個行事風格獨特的美術系學長,
第一次看見學長的時候是在彈棉花,彈天上的棉花,
他利用一條條釣魚線,彈上棉花,果真像天上的白雲一樣,
但這還不夠震撼,接下來他在屋頂畫上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
隨著作品漸漸成形,讚嘆不足以形容我內心的澎湃。



註:蒂岡博物館是藝術的殿堂,這裡最為著名的是西斯廷教堂。就教堂本身來說,西斯廷的規模遠不能與近在咫尺的聖彼得大教堂相比,也難與歐洲其它一些有名的教堂相論,但是,西斯廷的名氣卻是其它教堂不能相比的。因為它的天頂畫出自米開朗基羅之手。提到歐洲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的繪畫成就,就不能不提到他的這幅《創世紀》天頂壁畫。米開朗基羅在這裡不僅創造了他的奇蹟,而且也創造了世界藝術史上的奇蹟。
梵蒂岡博物館是藝術的殿堂,這裡最為著名的是西斯廷教堂。就教堂本身來說,西斯廷的規模遠不能與近在咫尺的聖彼得大教堂相比,也難與歐洲其它一些有名的教堂相論,但是,西斯廷的名氣卻是其它教堂不能相比的。因為它的天頂畫出自米開朗基羅之手。提到歐洲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的繪畫成就,就不能不提到他的這幅《創世紀》天頂壁畫。米開朗基羅在這裡不僅創造了他的奇蹟,而且也創造了世界藝術史上的奇蹟。
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大廳天頂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了連續9幅宗教題材的壁畫。這組畫均取材於《聖經》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名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
這幅巨型壁畫面積達14x38.5平方米,由9幅中心畫面和眾多裝飾畫部組成,共有343個人物。當時,米開朗基羅把自己封閉在教堂之內,拒絕外界的探視和其他助手的協作,從腳手架設計到內容安排、從構圖草創到色彩實施全部由他一人親自動手掌握完成。“我的鬍子向著天,我的頭顱彎向著肩,胸部像頭梟。畫筆上滴下的顏色在我的臉上形成富麗的圖案。腰縮向腹部底地位,臀部變成稱星,壓平我全身底重量。我再也看不清楚了,走路也陡然摸索幾步。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長了,在後背縮短了,仿佛是一張Syrie的弓。”這是米開朗基羅對他近五年工作狀態的描述。這期間,米開朗基羅天天仰臥在18米高的台架上。當整個作品完成時,37歲的米開朗基羅已勞累得像個老人了。由於長期仰視,在工程完工之後的幾個月內,他的頭和眼長久不能低下,連看一封信也必須拿起仰視。米開朗基羅正是用這種生命的代價完成了天頂畫,而他留給後人的是不朽的宏偉而嚴謹、富麗而莊嚴。人們恐怕很難想像出這四年多的日日夜夜畫家在極度艱苦的繪製勞動與開闊豐富的創作靈思中所經過的歷程。仰望教堂天頂,沒有人不發出奇蹟的贊嘆。 

身為小老百姓的我,真是大大開了眼界,
隨後他拿出畢業作品,是在大地塗了橘色,名為橘色大地,
藉由這個橘,我認識了馬諦斯的橘,也迷戀起橘,
有一陣子可看見,我所有的物品都是橘色,也和野獸派結了不解之緣。

馬諦斯於1909〜1910年完成的舞蹈,現藏於聖彼得堡冬宮。

Let's Dance!讓我們一起跳舞吧!
馬諦斯接受俄羅斯收藏家史楚金(Shchukin)委託創作兩幅大畫《舞蹈》和《音樂》,馬諦斯先後完成了兩個版本的《舞蹈》,現在一幅藏於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稍晚完成的另一幅則為聖彼得堡冬宮的藏品。有趣的是:史楚金起初拒絕接受這幅作品,最後他還是把畫掛在莫斯科的家中。
據說馬諦斯構思此畫的靈感,得自他在科利烏海岸見到加泰隆尼亞漁夫粗獷原始的「沙達那」圓圈舞。馬諦斯強調力量的表現與運動的韻律,舞蹈描繪五個裸女歡跳狂樂,前景二舞者以對角線構成,兩人的手脫開,顯出牽引與乖離的緊張,將視線引向畫面另一端,又集中至中心的躍動效果。



音樂是馬諦斯繪畫世界的重要元素
對馬諦斯而言,繪畫和音樂是相輔相成的。他曾說:「音樂和色彩,無庸置疑的恰恰是共通的。兩者的目標一致。七個音符,以最些微的變化,足以產生最偉大的創造;視覺藝術不也正是如此?」「當我將色彩組合在一起時,色彩似乎就形成了一個和弦或色彩的和諧,就像是音樂的和弦或和諧。」由此可知,色彩與形式的和諧與音符的和諧,有著相互的關聯:一幅畫作就像是音樂的樂譜;畫家調色盤就像是作曲家的七音階。
1930年代中期,馬諦斯在繪畫中更為講究人物與空間的平衡與和諧,這幅1939年完成的作品--《音樂》,顯示他利用紅、藍、黃等基本色彩的表現力,加上白色和其他明亮的色彩,塑造奔放和諧的畫風,同時畫中人物經蓄意的安排,充滿裝飾味道。



黃色,大家會想到梵谷,而橘色,我會想到學長和馬諦斯,
想到他跟我說起星星已經死了幾百年才來到我們眼睛裡,
還有莊周曉夢蝴蝶的故事,
猶如海角七號的七封情書之一的星星的故事,

第五封

傍晚,已經進入了日本海
白天我頭痛欲裂
可恨的濃霧
阻擋了我一整個白天的視線
而現在的星光真美
記得你才是中學一年級小女生時
就膽敢以天狗食月的農村傳說
來挑戰我月蝕的天文理論嗎?
再說一件不怕你挑戰的理論
你知道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星光
是自幾億光年遠的星球上
所發射過來的嗎?
哇,幾億光年發射出來的光
我們現在才看到
幾億光年的台灣島和日本島
又是什麼樣子呢?
山還是山,海還是海
卻不見了人
我想再多看幾眼星空
在這什麼都善變的人世間裡
我想看一下永恆
遇見了要往台灣避冬的烏魚群
我把對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隻
希望你的漁人父親可以捕獲
友子,儘管他的氣味辛酸
你也一定要嚐一口
你會明白…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我在眾人熟睡的甲板上反覆低喃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天亮了,但又有何關係
反正日光總是帶來濃霧
黎明前的一段恍惚
我見到了日後的你韶華已逝
日後的我髮禿眼垂
晨霧如飄雪,覆蓋了我額上的皺紋
驕陽如烈焰,焚枯了你秀髮的烏黑
你我心中最後一點餘熱完全凋零
友子…
請原諒我這身無用的軀體 



一切都如此熟悉。
不過所有野獸派到最後,都愛上線條簡單的創作,
如馬諦斯的色紙剪貼,
這是不是暗示我要活得單純一點。

而親愛的學長,你又在哪裡流浪?
是否還在摘星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ann 的頭像
    joann

    只是呼吸二三事

    jo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