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身處於海島國家,魚應該是源源不絕,
於是餐桌上的魚料理琳瑯滿目。
#2
現在的我,慢慢地像魚一樣,只有七秒的記憶。
也彷彿置身於餐桌上,變成一道魚料理,任生活擺佈⋯⋯
#3
莊子和惠子的「魚樂之辯」:
有一天,莊子和惠子來到濠水橋上,
莊子說:「這些魚兒多麼快樂啊!」惠子聽了馬上反駁說:「你不是魚,哪知道魚是快樂的?」
莊子反問:「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惠子又問:「沒錯!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知不知道魚的快樂;
同樣的,你也不是魚,所以你也不知道魚是否快樂。」
莊子覺得不妙,問道:「一開始你問的是『你從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
現在我告訴你,我是從橋上知道的。
——
「送行者」中:
大悟和澡堂男老闆在晨間散步時,彼此在橋上碰得正著,
大悟正在看許多游魚湍急河流中往上游,游上去撞上礁石死了,
其他游魚前仆後繼的不斷往上游,不斷有魚撞死,
大悟不解的說:「反正要死,為何要這樣辛苦的游?」
澡堂老者說:「這些鮭魚是想回去,回到故鄉安然死去,
猶如回到母親的懷抱裡,回到出生的地方,那地方是具有安全感的歸宿。
————
當開始揣測另一個人的心思意念時,
這是錯誤的開始。
#4
一對三年級的雙胞胎,寫出不同文體的文章。
餐桌上的魚 (三) 楊博妘
我是一條鮭魚,正要從大海返回我的出生地—一條清澈又乾淨的小河產卵,好讓我的下一代能順利孵化。我和我的夥伴們在大海中奮力的游著,雖然很累,但是卻充滿了期待。
雖然我已離開我的出生地一段時間了,但是我對自己的出生地仍然有很深刻的記憶。那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流,位在山林裡,空氣清新,人煙稀少,是鮭魚寶寶最好的孵化地點。靠著我和伙伴們的記憶,我們努力的朝著目的地前進。我們不需要地圖,也不需要導航,我們絕不會迷路的找到回家的方向。
在大海裡游了一千多公里後,我們看見出海口了,只要再游一下子,就可以進到河流下游。這時一張大網突然罩下來,來不及反應的我們被網住了,我們用力的掙扎,但那網繩太堅固了,我們的努力完全沒用。慢慢的,大網把我們拉起,我們來到了一艘船上,為了自己肚內的寶寶,我拼命跳起,想逃回水裡,但卻無能為力。
現在,我已被載到一家餐廳的廚房,即將被放進滾燙的鍋裡,成為餐桌上的魚了。我留下眼淚,覺得對不起肚內的寶寶。在餐桌上的我,只希望人類有一天能收起自己的貪念,不要再傷害我們了。
餐桌上的魚 (三) 楊博硯
雖然媽媽不喜歡魚的味道,從不吃魚,但為了一家人的健康,每一天的餐桌上一定會有魚出現。而在高雄的奶奶就不同 了,她自己很喜歡吃魚,所以餐桌上每天都會出現兩種以上的魚。
在家裡,媽媽因為平常忙著上班,下班後回到家已經很累了,所以她煮的魚料理很簡單,她常去超市買切成薄片的比目魚,把牠放在盤子上,加上少許薑絲和一些醬油,再放進電鍋和飯一起烹煮,很快的比目魚就和著米被煮熟了。雖然這道魚料理很簡單,但在我心目中卻是一道佳餚,因為它包含了媽媽滿滿的愛在裡面。
每次和家人一起回高雄時,奶奶總是準備了各式各樣的魚料理給大家吃。湯的部分有鱸魚湯或虱目魚湯,煎的部分會有鮭魚或鱈魚,油炸的則有喜相逢或𩵚魠魚,至少會有兩道魚料理,通常都是三道。看到這麼多魚,媽媽頭都快昏了,但我們三個孩子和爸爸則很開心,因為我們超愛吃魚的。
記得我在書上曾看過,白肉比紅肉健康,而魚肉是白肉,又富含豐富蛋白質,所以是對身體很好的。不過,吃魚時要小心一些,不能一口吞下,要把魚刺吐出來,否則魚刺卡在喉嚨就麻煩了。
餐桌上的魚代表著滿滿的愛,是一道愛的饗宴。
#5
你喜歡怎樣的船?
我喜歡能行駛在有魚的船。
然而當所有的魚都成了料理,也就沒有了喜歡的船。
餐桌上的魚,一無所有⋯⋯笑。
#6
我的生活餐桌上的料理,變成一直不斷的接課,
有時居然可以從早上7:30至晚上9:30,
於是就不斷的買小物來慰勞自己,
不讓自己成為死魚。
#7
這個世間有時候也需要一些沒用東西,
一點點光,一些些平靜。
—是枝裕和
我成了藍綠控,是最近最新的料理,在餐桌上。
:)